卵胎生鳉魚的繁殖,如何保護剛出生的仔魚?
卵胎生鳉魚是熱帶產鳉魚的一種,最大特點就是:雌魚體內受精,腹中的受精卵直接孵化成幼魚,然后排出,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它們直接生產幼魚的現象。
正在產仔魚的雌孔雀魚
卵胎生鳉魚的繁殖是比較容易的,即使在無意去繁殖,養在魚缸的卵胎生鳉魚也能自行繁殖出仔魚,甚至還能長大繼續繁殖。但這也不是很普遍的現象,為什么這么說呢?因為仔魚出生后是否能夠長大是需要一定條件的。
卵胎生觀賞魚的代表品種要數孔雀魚最為大家熟悉了,同時孔雀魚也算是非常容易飼養的熱帶魚品種吧。
雄孔雀魚
卵胎生鳉魚的繁殖條件有哪些比較重要呢?
1、 水中溶解氧較高。溶解氧過低,對剛產出的仔魚是非常不利的,它們的膘還未充滿氣體,還不能很好的漂浮在水中,氧氣過低容易出現窒息死亡。剛出生的仔魚,一開始,它們的游動能力比較弱,一般都是直接下沉到水體底部,需要一定時間,才開始比較正常的游動,所以水體溶解氧對游動能力弱的它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。
2、 缸中要有供仔魚隱蔽的物體。最常見、最有作用的就是茂密的水草,大魚不能很好的在其中穿梭,而仔魚卻能夠在其中躲藏,活動自如。飼養卵胎生鳉魚,建議在魚缸種植一些水草,不僅能夠順利繁殖,魚缸觀賞性也會高很多,對魚缸水質也有重要作用。魚體色鮮艷,游曳在綠色的水草間,相映成趣。
水草缸,混養各種溫和小型熱帶魚
3、 魚缸不能有喜歡吃仔魚的魚類存在。其實,雌性大紅劍魚、月光魚、孔雀魚等也都會吃仔魚,尤其喜歡吃紅眼的黃色和淺色的仔魚(雄魚一般不會吃仔魚),它們甚至還會吃自己產下的仔魚。如果只有一種卵胎生鳉魚的話,它們也沒有狠到將仔魚全部吃掉,還是會有部分仔魚存活下來的。
4、 要給仔魚提供適口的餌料,如枝角類、孵化的豐年蝦幼體或者細小的飼料等,這樣它們才能長大,不至于被餓死。因它們一出生,個體相對卵生魚苗來說是較大,所以開口可以吃食更大粒徑的餌料,最好的餌料還數孵化的豐年蝦幼體或者枝角類。
孵化的豐年蝦幼體
枝角類
5、 水質條件要比較好,特別注意水質腐敗情況,水質不好時,成魚短期可能不會有問題,但剛出生的仔魚就沒那么幸運了,傷害最大的就是它們了。為了確保水質條件良好,最好使用有效的過濾器或者定期換水。
如何保護剛出生的仔魚,讓它們存活下來?
(1) 隔離法:將親魚和仔魚及時隔離
把臨產的雌魚提前移入小缸,產后在及時移回原缸。前一天雌魚腹部很大,傍晚明顯的又大了許多,而且喜歡躲在無魚、少魚或者水草叢中,根據以上幾點,可以大致判斷該魚即將產仔。
孔雀魚繁殖大致過程由上至下
(2) 種植茂密的水草
在魚缸中種植茂密的水草,比如皇冠水草、宮廷草、金魚藻等枝繁葉茂的水草,水草可供剛出生的幼魚躲避被親魚吃食的風險。同時,水草還能增加魚缸觀賞性,吸收魚缸氮、硝氮、磷等廢物,同時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,對魚缸水質的控制也能起到非常不錯的效果。種植水草既省事,對親魚、仔魚都好,魚缸美觀度也大大提升了不少。
由左至右:皇冠水草、宮廷草、金魚藻
(3) 使用孔雀魚專用繁殖隔離箱
隔離箱的原理很簡單,兩個空間,幼魚可以同時出入,而親魚只能待在其中一個空間。這個相比移魚還是要好很多,至少水質條件基本未變,對親魚更加友好,不容易出問題。
★雙層隔離盒(亞克力、透明塑料材質)
隔離盒正面圖
隔離盒下層俯視圖
隔離盒底層正面圖
這種繁殖盒的優勢在于剛出生的幼魚很大幾率掉入下層,而且不容易重新游入上層,對幼魚的保護效果非常不錯。不足:下層空間容易積糞,而不好對幼魚進行投喂。最好投喂下層幼魚飼料或者孵化豐年蝦幼體,可以彌補不易投喂的缺陷。
繁殖隔離盒除了用于卵胎生魚的繁殖,也能很好的用于產非粘性卵的觀賞魚,方便收集魚卵、保護魚卵,防止魚卵被親魚或者其它觀賞魚吞食,提高魚卵的孵化率,比如用于產非粘性卵的斑馬魚。
供產非粘性卵的斑馬魚繁殖使用
★雙重孵化隔離網
這種繁殖隔離網彌補了隔離盒的不足,但對幼魚的保護效果不佳,幼魚容易進入親魚空間被吃掉。個人更喜歡使用隔離盒,大家覺得哪個更好用?
【拓展延伸】
孔雀魚的定向選擇
普通孔雀魚中篩選優秀的雄魚
首先要挑選有更高觀賞變異傾向的親魚來做種魚。比如在眾多的雄魚發現尾鰭寬大、體色鮮艷漂亮或者身上有色斑等,此魚便可留作種魚,進行單獨繁殖篩選。逐代繁殖,有極大可能出現相同雌魚,到時便可培育出新的品系孔雀魚了。
有過卵胎生觀賞魚的繁殖經歷嗎?是否遇到有趣的故事,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!
聲明: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,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,均為采集網絡資源。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,可聯系本站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