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貢居民魚塘釣兇猛怪魚:鱷嘴蛇皮滿口尖牙
自貢網訊(記者 劉捷)最近兩天,山水名苑魚塘老板鄧師傅不知道接待了多少波來客,絕大部分來客并不是為了釣魚長嘴鱷觀賞魚,而是專程過來參觀22日從他魚塘內釣起的那條“怪魚”。經水務部門專家鑒定,“怪魚”名叫“鱷雀鱔”,是一種有活化石之稱的古老魚種,并且是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。
“怪魚”嘴巴像鱷魚,上下長著兩排鋒利的牙齒
奇怪 近兩年來塘里的魚不好釣了
老鄧承包山水名苑小區游泳池旁邊的這口魚塘已經有5年了,魚塘有17畝大,水也很深,“鯽魚、草魚、鰱魚……(魚塘內)啥子魚都有。”老鄧先后“放了幾千尾魚苗”以供愛好者垂釣,由于魚塘內魚種多,垂釣者們大都能有所收獲,很少有空手而歸的。
可最近兩年,老鄧卻不斷接到垂釣者的反映,他的魚塘內不好釣了,“頭幾年生意很好,這兩年不曉得咋子的,都說釣不起來魚了!”老鄧說,直到22日,酷愛釣魚的龔師傅在老鄧的魚塘內釣起來一條“怪魚”,才解開了“謎底”。
解謎 原來是塘里的“怪魚”在作怪
釣這條“怪魚”還得從1個多月前說起,前來釣魚的龔師傅發現,老鄧的魚塘內有一條大魚,“當時魚在水里面,也看不清楚,以為是一條5、6斤的大烏魚。”老鄧介紹說,龔師傅發現大魚后,便下決心要將它釣到手。
通過1個多月的觀察和努力,22日,再次來到老鄧魚塘的龔師傅,用小魚做誘餌,終于將大魚引上了鉤。“釣起都使了大力氣,(大魚)太兇了!”老鄧說,大魚力氣很大,上鉤后拼命掙扎,“(龔師傅的)釣魚竿也斷了,魚舀子也咬斷了。”最終,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大魚擒獲。這魚是釣上來了,可龔師傅和其他釣友卻驚呆了,“都沒見過這種魚長嘴鱷觀賞魚,哪個都認不到,大家以為是‘怪魚’。”老鄧說,龔師傅將“怪魚”暫時交給自己幫忙喂養。
猜測 有人不愿養了偷偷放進魚塘
昨日上午,記者來到山水名苑,見到了這條“怪魚”。“怪魚”被老鄧暫時放養在游泳池進口的清洗池內,一動不動,“量了哈,身長75厘米,重有六斤左右。”老鄧說,前一天,“怪魚”還十分兇猛,后來便不怎么動彈了,“可能遭嚇到了,也不吃東西。”
記者觀察了一下,“怪魚”全身呈灰色,魚身與烏魚有些相似長嘴鱷觀賞魚,與烏魚不同的是,它全身有魚鱗,嘴部前突。老鄧抱起“怪魚”,記者看到,怪魚上下頜有骨板,嘴里長滿了兩排密密麻麻的鋒利牙齒,酷似鱷魚嘴。“身體滑得很,像蛇皮一樣。”
“我們請來了水務部門的專家,也到網上查了查,這才曉得它叫‘鱷雀鱔’。”老鄧說,“網上說,這魚不是中國的,兇得很,專吃小魚,我魚塘里面的魚應該都是被它吃了。”老鄧分析,有可能是有人買了“鱷雀鱔”進行觀賞喂養,后來不愿養了,便偷偷放到了他的魚塘里。“好像這魚有毒,吃不得,我打算養起來,供大家觀賞。”
專家 外來物種習性兇猛不能隨意放生
記者隨后聯系了水務部門,據貢井區水務局水產漁政站站長余海英介紹,23日,水務部門得知此事后,便趕到現場進行了辨認,最終確定了這條“怪魚”就是鱷雀鱔,是北美7種雀鱔魚中最大的一種,屬于外來物種。至于為何出現在自貢,余海英分析,估計是觀賞魚愛好者將它買回后又放生到魚塘的。
余海英介紹,鱷雀鱔是肉食魚類,具有極強的破壞性,“只要是水里的活物,它幾乎通吃”。在此余海英呼吁觀賞魚愛好者,外來物種不要隨意放生,若其進入天然水域將對本土生態系統產生毀滅性的破壞。同時提醒廣大市民,如果食用鱷雀鱔一定要小心,因為它的卵有劇毒。
■相關鏈接:
鱷雀鱔已存在一億年
鱷雀鱔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一億年,是一種有活化石之稱的古老魚種,在我國比較罕見。它們主要生活在美國東南部的河流、溪流和海灣中。鱷雀鱔又稱福鱷,是北美7種雀鱔中最大的一種,同時也是入選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和最危險四大物種的唯一物種。它的名字來自它跟鱷魚一樣的短吻和兩排匕首般鋒利的牙齒。
鱷雀鱔是一種異常兇猛的肉食性魚類,幾乎所有水里的活物它都吃,包括各種魚類、甲殼類、兩棲類、爬行類、鳥類、中小型哺乳類以及腐肉,甚至還有傷人的紀錄。
由于什么都吃的緣故,鱷雀鱔棲息的水域內很少有其它魚類生存,影響漁民收獲,各地政府為了保護水體生態而批準捕獵。只是這種魚極難捕獲,它的滿嘴利齒能咬斷鋼絲做成的魚線,而且上鉤后拼命折騰,因此被列為世界上最兇猛的十大淡水魚之一。
聲明: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,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,均為采集網絡資源。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,可聯系本站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