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種最適合懶人養的觀賞魚-飛外
觀賞魚是指具有觀賞價值的魚類,全世界可觀賞的魚類約有2~3千種,常見且普遍飼養的約有500種,大致可劃分成溫帶淡水觀賞魚、熱帶淡水觀賞魚、熱帶海水觀賞魚三大品系,下面來看一看12種最適合懶人養的觀賞魚吧!
一、孔雀魚
孔雀魚是花鳉科花鳉屬魚類,學名孔雀花鳉,亦稱鳳尾魚、彩虹花鳉、古比魚等,原產于南美洲,現作觀賞魚已引種至世界各地,因體型優美、色彩艷麗而備受人們青睞,主要有馬賽克系、草尾系、禮服系、蛇王系、劍尾系、單色系、古老系、白金系八大品系。
二、月光魚
月光魚是常見的觀賞魚類,學名花斑劍尾魚,別稱滿魚、新月魚等,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動物界、脊索動物門、輻鰭魚綱、鳉形目、花鳉科、劍尾魚屬小型熱帶魚類,常見的有紅月光魚、藍月光魚、紅鰭金月光魚、金頭月光魚、雙鰭月光魚、帆鰭月光魚等。
三、清道夫
清道夫是常見的觀賞魚類,學名豹紋脂身鲇,別稱下口鲇、吸盤魚、琵琶魚等,因喜食水族箱中的殘餌、污物、藻類等而得名,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甲鲇科、下口鯰亞科淡水魚類,雜食性,不管是水藻、殘留飼料還是死魚、青苔、魚蟲,只要能吃都來者不拒。
四、鳑鲏魚
鳑鲏魚是常見的小型淡水魚類,也是重要的原生觀賞魚類,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動物界、脊索動物門、硬骨魚綱、鯉形目、鯉科、鳑鲏亞科下屬魚類的統稱,別稱四方皮、鏡魚、彩圓兒等,具有一定的食用價值和觀賞價值,常見的有中華鳑鲏、大鰭鱊、高體鳑鲏等。
五、斑馬魚
斑馬魚是鯉科(魚丹)屬魚類,因全身布滿深藍色縱紋酷似斑馬而得名,別稱藍條魚、花條魚、藍斑馬魚等,原產于孟加拉國、印度、巴基斯(七大洲八大洋都有哪些?七大洲包括:歐洲、亞洲、非洲、大洋洲、南極洲、北美洲、南美洲;八大洋分別是:西太平洋、北太平洋、南太平洋、北印度洋、南印度洋、北大西洋、南大西洋、北冰洋。)坦、緬甸、尼泊爾等地,現已廣泛引種至美國、斯里蘭卡、菲律賓、毛里求斯等地,引入我國后常作觀賞魚或科研魚。
?
六、異形魚
異形魚顧名思義是指形態怪異的觀賞魚,主要是指甲鯰科下屬魚類,約有70多個屬近200種,這類觀賞魚并不色彩絢麗著稱,而是以怪異的形態聞名,根據形態不同可劃分成坦克類、亞坦克類、孔雀類、皇冠豹類、老虎類、達摩類、胡子類、熊貓類、直升機類等。
七、燈魚
燈魚是脂鯉科魚類的統稱,別稱脂鯉、加拉辛等,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,因模擬 熱帶雨林 水草造景缸的興起從西歐一直火到中國,常作為水草造景缸必不可少的元素,常見的有紅綠燈、寶蓮燈、紅鼻剪刀、火尾燈、飛鳳燈等。
八、曼龍魚
曼龍魚是絲足鱸科毛足鱸屬小型熱帶魚類,學名絲鰭毛足鱸,別稱藍線鰭魚、藍曼龍、藍星魚、三點斗魚等,原產于亞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,我國云南西雙版納也有少量分布,現作觀賞魚已廣泛引種至全國各地,但生性好斗,愛追逐比其體型小的魚。
九、瑪麗魚
瑪麗魚是常見的觀賞魚類,學名茉莉花鳉,別稱摩利魚、茉莉魚等,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動物界、脊索動物門、硬骨魚綱、鳉形目、花鳉科、花鳉屬小型淡水魚類,原產于美國和墨西哥沿海地區,因作觀賞用魚引入中國臺灣省,現已繁衍于臺灣西南部河口區和河川下游。
十、中國斗魚
中國斗魚是常見的一種斗魚,學名叉尾斗魚,別稱天堂魚、斗魚、菩薩魚等,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動物界、脊索動物門、硬骨魚綱、鱸形目、絲足鱸科、斗魚屬小型淡水魚類,廣泛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,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,常作觀賞魚飼養在魚缸或水族箱中。
十一、金魚
金魚是由紅黃色鯽魚演化而來,發源于中國,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,體色有紅、黃、藍、紫、黑、白、雙色、三色、五花色等,體形有獅頭、高頭、水泡、龍睛、絨球、珍珠鱗、蝶尾、虎頭等,最具代表性的有草金、紅龍睛、鶴頂紅、水泡、黑壽等。
十二、劍尾魚
劍尾魚是常見的觀賞魚類,別稱劍魚、青劍等,因雄魚尾鰭下葉有一呈長劍狀的延伸突而得名,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動物界、脊索動物門、硬骨魚綱、鳉形目、花鳉科、劍尾魚屬淡水魚類,原產于墨西哥、危地馬拉等地,與月光魚雜交可得到紅劍、黃劍、鴛鴦劍等品種。
聲明: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,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,均為采集網絡資源。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,可聯系本站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