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上午

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有限開園儀式隆重舉行

網上預約系統

在9:00正式上線

也就是說

今天

遺址公園將迎來第一批游客

古城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浙江省_良渚古城遺址免費_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一日游攻略

這個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新晉“網紅”

究竟有多硬核

今天

小編給你奉上一則打卡攻略

跟隨小編的腳步

一起穿越五千年時光

一起去中華文明圣地“朝拜”吧!

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

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一日游攻略_古城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浙江省_良渚古城遺址免費

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,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則是體驗和感悟“中華五千年文明”的重要場所。

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地處杭州西北部,位于杭州市余杭區瓶窯鎮,104國道北側,距杭州市區約30公里,距杭州蕭山機場約60公里。公園規劃總面積14.33平方公里,分城址區、瑤山遺址區、平原低壩—山前長堤區和谷口高壩區4個片區。

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一日游攻略_古城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浙江省_良渚古城遺址免費

根據遺產價值闡釋和訪客基本服務需要,主要設置了城門與城墻、考古體驗、河道與作坊、雉山觀景臺、莫角山宮殿、反山王陵、西城墻遺址、鳳山研學基地、大觀山休憩區和鹿苑等十大片區。

這些地方必打卡

古城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浙江省_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一日游攻略_良渚古城遺址免費

第1站 良渚古城內城陸城門

良渚古城營建于沼澤濕地之上,河網密布,水系發達,似一座水城。而這里的陸城門,也是城址區目前發現的8座水城門、1座陸城門中的唯一一處陸路交通通道。三座隆起的高臺,呈“品”字形結構,連續的城墻分為四個門道,寬度達150米。可以想象當年它的氣派與巍峨。穿過寬大的門道,即可進入內城區域。

第2站 良渚古城內城水城門

水城門分布于城墻四面,每面城墻各有兩座,城內、外河道經水門相接,構成了內外水網與水路交通體系。水城門一般寬30-60米,水城門兩側,矗立的仿木柱子,就是公園對水城門位置和寬度的展示。

第3站 南城墻發掘點

良渚古城城墻發現于2007年,城墻利用了自然地勢,底部鋪墊20-40厘米厚的石塊,上部由取自山上的黃色黏土分層堆筑,全長6公里,寬度在40-60米之間,保存較好的地段,高約4米,不僅可以加固基礎,還可以防止地下水對墻體的侵蝕。墻體上有土色明顯的分壟現象,說明城墻堆土來自不同的地方。這種用石塊鋪墊,用黃色黏土堆筑城墻的方法,目前在世界同時代遺址中屬首見。

第4站 濕地營城展示館

考古研究表明,良渚古城內外古河道總長度約31公里,在古城外圍興建大型水利系統,在城內外有多條人工挖掘的河道,形成了復雜的水上交通網。良渚先民創造性地使用了墊石、堆筑、草裹泥以及護岸木樁等工藝營建古城,反映了人們在濕地環境中城市和建筑的特色。

第5站 水城中的生活與勞作

考古發掘研究證明,良渚古城內,20處人工堆筑的臺地,是手工業作坊區,表明這里曾經居住著從事手工業的生產工匠。此外,古城內還曾發現過大量動植物遺存,考古研究顯示,五千年前良渚先民們的飲食方式,與現今江南水鄉的習慣非常接近。游客也可在此體驗一把五千年前的工匠手藝活兒。

第6站 雉山觀景臺

雉山是自然山體,海拔30余米,位于良渚古城東北角,是城墻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,連接著東城墻與北城墻。與雉山對應的是鳳山,位于城墻西南角,和雉山一起構成了古城的兩個制高點。兩座自然山體與人工堆筑的城墻有機地融為一體,顯示出良渚先民卓越的城市規劃能力。

第7站 宮殿區

穿過雉山觀景臺,在東城墻與北城墻之間溜一圈,到莫角山下車點步行。這里是公園內金牌打卡點之一。五千年前,宮殿區就在此。

莫角山臺地位于古城中心,這座高臺高10余米,東西長約630米,南北寬約450米,面積約為0.3平方公里,土方量高達228萬立方米,高臺土層之間沒有間歇現象,表明此處應是短時間內堆建而成。

同時,在高臺頂上還有三個土堆,它們分別是大莫角山、小莫角山和烏龜山。三個土臺中間,是7萬平方米的沙土廣場。站在莫角山臺地上,環顧四周一覽無遺,有一種“王城盡在掌握的感覺”。

第8站 大木作雕塑

在莫角山宮殿區東側的鐘家港古河道內,發現了10余個長度10余米的大型木構件,大多加工平整。據考古推測,此區域很可能是木料等物資運往莫角山的碼頭,同時也是為宮殿建設提供木構件的加工廠。

第9站 莫角山書院

從大莫角山沿著長廊拾級而下,便到達莫角山書院。書院位于何村服務點內,是非營利性的公益場館。在這里,游客可以在游覽間隙閱讀書籍,體驗陶藝手工等。同時,書院也提供咖啡輕食等綜合性配套服務。

第10站 反山王陵

反山王陵位于莫角山宮殿區的西北側,兩者僅一河之隔,卻是良渚時期“良渚王”為自己身故后安排的去處。

反山墓地分南北兩排,共出土隨葬玉器、石器、象牙器、嵌玉漆器、陶器等1200余組。從墓坑排列位置、規格、隨葬品的多少與種類上分析,能體現出墓主人生前的地位,且能反映出墓主人的性別。

南排以居中的12號墓等級最高,北排以20號墓等級最高。22號墓和23號墓出土了標識女性身份的玉璜和玉質紡織工具,不見代表軍權的玉鉞和石鉞,推測墓主應為女性。其余墓主均為男性。

位于墓地中心的12號墓,是反山等級最高的墓葬,隨葬品也最為豐厚,共出土658件,其中玉器647件,出土了至今為止個體最大的玉琮和玉鉞,分別代表神權和軍權,證明了墓主人尊崇的地位和無上的權利。

第11站 反山王陵展示館

這座室內展示館展示了自1986年以來,考古工作者在反山遺址發現的11座良渚文化時期墓葬,以及出土的石器、陶器、玉器、象牙器、漆木器等1200余件組。在展示館內,各種多媒體設備,將有助于游客更好地了解反山王陵的前世今生。

第12站 姜家山墓地

姜家山墓地男女墓葬交錯分布,既有高等級貴族墓,也有隨葬品較少的普通平民甚至小孩墓葬,推測該處為一處家族墓地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良渚社會貴族階層的家庭結構和家族組織情況。

參訪必看須知

為切實保護遺址,提升參訪體驗,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于2019年7月開始施行實名制(分時段)預約參訪,每天預約人數不超過3000人。2019年7月試運營期間,免收參訪券費用,參訪費用自8月開始收取。

預約時間

7月7日起

每天開放3000個預約名額

截止發稿時

未來7天,僅有少量余票

下周六(7月13日)等熱門時段

已經沒有余票了

大家一定要提前預約哦

預約時段

09:00-10:00、10:00-11:00

11:00-12:00、13:00-14:00

14:00-15:00、15:00-16:00

各時段預約量均為500人

預約方式

良渚古城遺址公園

官微預約&官網預約

預約入口

長按下方二維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