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些皮實的觀賞魚,只要提供以下基本條件,
如果我們飼養的觀賞魚在選魚的時候沒有出現什么大問題,一般的觀賞魚都是可以飼養一定階段的,不過假如說是新魚友,我們對于觀賞魚沒有一定的觀察力和飼養知識,某些極易患病和神經敏感的觀賞魚,如果是把握不好,它們可能出現死亡的概率就會很高。
但是,同樣會有一些品種的觀賞魚,它們無論對于水質、水溫和食物,幾乎都沒有什么挑剔,而且大多數情況下,即使我們不會選魚,它們在魚店里出售時,幾乎也沒有什么大病,或者說根本就不會有病,頂多就是由于在魚店飼養密度過大,有點皮外傷,來家養養就好了。
那么我們怎么能把它們也給輕易地養死了呢?
養魚老道一直對于這個問題,還是感到很奇怪和不可理解的,我們比如說迷你鸚鵡、三湖、虎皮、地圖魚、鸚鵡魚、甚至于比較彪悍的雷龍、狗頭、招財貓之類的。
它們其中有的品種即使在化糞池里都能夠生長得很好,而到了我們家里,卻在幾天之內就死在了魚友的魚缸里,這不是很奇怪嗎,原因到底在哪里?養魚老道試著給大家總結一下,我們說一條不死也不可能,但是很多魚友經常是養死一批又一批,這肯定不對勁。
一、忽略了觀賞魚的生存之本,這一點是致命的
很多魚友認為觀賞魚的生存之本是水質、食物還有水溫,實際上還有一點被很多魚友所忽略,那就是氧氣,特別是對于一些中小型觀賞魚更是如此。
為什么這么說呢,像一些比較皮實的中大型熱帶觀賞魚,我們比如雷龍、電鰻之類的食肉性大型魚,它們都是可以在水面直接呼吸的,它們根本不懼怕水體缺氧,它們大多數的死亡原因,竟然是由于驚嚇之后的跳缸所致。
但是有沒有魚友活生生的把它們給憋死了呢?也有的,大家可別笑,帶蓋的魚缸,水位加的太高,再加上魚缸上部通風不好,水溫又過高,魚缸水面上幾乎沒有新鮮的空氣流通,它們照樣也會被憋死,這很正常,別怪我沒有提醒大家,這個問題一點也不危言聳聽,我們會看到這些大型魚浮出水面的頻率越來越快,甚至于想要跳缸,但是我們還不明白為什么。
而對于比較皮實的小型熱帶魚,我們在飼養密度和水質上就更不能良好的控制了,首先能夠造成它們死亡的致命因素就是水體缺氧,我們比如說鸚鵡魚、地圖魚混養過多,再加上之間的打斗,鱗片、粘液脫落等原因,導致水體敗壞,觀賞魚開始缺氧,它們很快就見了上帝。
二、除了氧氣之外,就是水溫、食物和水質
上述所說的氧氣缺失,也包括了高溫天氣的缺氧現象,除了這些以外,再就是觀賞魚必備的三大條件,我們沒有給人家準備好,再皮實的觀賞魚也得死,這些條件都是它們賴以生存之本。
水溫不適合,是所有熱帶觀賞魚的大忌,尤其是在我們換水的過程中,再皮實的觀賞魚也經不住大幅度的降溫,這是導致它們患上白點病和水霉病的致命因素,這一點我們不能夠因為人家皮實就麻痹大意。
水質問題就不必說了,雖然說這些皮實的大型魚可以在極端惡劣的水質環境中生存,但是最起碼還有一個水體寬大的問題,但是在我們魚缸里,這些條件不成立,水質腐敗到一定程度,是一定會出問題的,如果是中小型魚呢?問題就更嚴重了。
再就是養魚老道反反復復強調的食物問題,民以食為天,這句話走到哪里都不會有錯,因為我們所飼養的較為皮實型的觀賞魚,即使是大型魚,也是剛開始飼養的幼魚較多,它們處于最需要食物供給的快速生長期,一旦缺食就會患病,這一點絕對不是開玩笑。
很多魚友飼養這些皮實型熱帶魚,總以為它們皮實,所以可以和金魚、錦鯉那樣,即使半年不喂食也沒有問題,這個觀點是完全錯誤的。
它們對于食物的需求反而是相當大的,無論是鸚鵡魚、地圖魚、迷你鸚鵡魚、大嘴鯨、小海象等等,我們飼養這些觀賞魚,一定記住了,食物千萬不能缺失,而且還要喂好點的,選擇最為適合它們攝取的食物。
否則的話,它們一定會死的很慘。
三、不合理的混養一定不可取
關于這個問題,養魚老道不知道該去如何用語言表達?如果不是最近很多魚友在混養上不斷的出現問題,養魚老道也不可能想起來些這篇文章,主要原因再在于混養問題。
小型觀賞魚的混養問題,一個是牽扯到了嚴重的交叉感染,因為大多數情況下,小型觀賞魚的選擇余地太大了,我們不可能只去選擇比較皮實的品種,有些體質敏感的我們也可能混養在內,如果它們一旦患病,即使不能夠導致較為皮實的觀賞魚患病,但是至少也會嚴重的污染到魚缸的水質和影響到水中的溶解氧。
那么,剩下來的觀賞魚就有可能在這種水質中患病或者死亡,而且大多數的小型觀賞魚對于交叉感染并沒有大型魚耐受的,幾乎都有被傳染上的可能性,只是有些品種自愈的能力比較強罷了。
而作為大型觀賞魚的混養問題,最為主要的就是它們之間的互相殘殺,或者說僅僅是打斗現象它們也是受不了的,今天受點輕傷,可以一兩天之內痊愈或者沒有大問題,但是連續的打打殺殺,所有的輕傷加起來就成了重傷,我們再不去注意,再加上幾條神經敏感的,所有問題都來了。
還有一點是我們應該注意的,那就是上述的很多看起來極為皮實的品種,好像怎么養幾乎都不會死,但是無一例外的,它們都有極強的應激反應,初期入缸膽子都不大,我們比如說雷龍、招財貓、大嘴鯨之類的,看起來它們幾乎都是站在當地的食物鏈頂端的品種。
但是它們初入新環境會出現極度的慌張和害怕,甚至于不斷地跳缸,這個時候我們再去胡亂混養,魚缸里大小不一,打斗現象嚴重的話,幾乎是非死即傷,更何況有些魚友竟然還會把燕魚和七彩、小金龍之類的和這些大家伙混養,怎么可能不出現損失呢?
四、如何避免以上問題的發生?
那么我們如何避免以上這些情況的發生?
其實是再簡單不過了,既然我們決定飼養這些較為皮實的品種,那么在水質上我們根本無需多慮,一般的中性自來水困上兩三天就沒有問題,再開啟魚缸過濾系統循環三五天即可放魚。
在水溫的設置上,26度左右就差不多,飼養以上的哪一種觀賞魚都沒有問題,在溫度選擇上我們當然是就高不就低,如果是30度就更好啦。
剩下來的就是食物的準備,一定記住食物的準備,魚飼料不能叫做這些觀賞魚的食物,它們大多數都是純肉食性的,如果我們不能準備,干脆別玩了,已經經過人工馴化的可以攝食魚飼料的成魚除外。
只要是處于幼魚期的,該喂小魚就要喂小魚,該喂魚蟲就要喂魚蟲,一般的這些皮實品種,我們只要是循序漸進的開食,緩慢投喂,根本無需擔心什么腸炎的問題,就像招財貓之類的,魚缸里的吸盤它們都吃,也沒見患上腸炎,所以說在活食投喂這個問題上,我們有些擔心純屬多余。
只要是它們的攝食達到了正常的進度,就一個少食多餐的投喂即可,千萬別缺食,別去饑一頓飽一頓,每天定量投喂,只要是保證了水質、水溫和食物,我們不能說它們不會患病,但是它們患病的概率一定是極低極低的。
最后一點,以上所有的觀賞魚,只要能單條飼養的,我們就要單條飼養,能單品種飼養的,我們就絕不混養,即使混養,我們也要等到把它們養出來最佳狀態一段時間之后再說,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操作套路,把這個套路掌握到位,以上這些觀賞魚,想把它們養死了都難。
聲明: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,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,均為采集網絡資源。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,可聯系本站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