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殖觀賞魚按照以下套路操作,只要學會了,
前言
在不加任何防范措施的前提下,我的迷你鸚鵡魚第三窩已經降生了,這次我可徹底的看住了,因為每天沒事我就往小茶壺里瞧瞧,雖然仍然沒有在第一時間看到它們產卵,但是大體時間上不會有誤差了,今天已經是第三天了。
很多魚友都在問,為什么我們飼養的這個迷你鸚鵡魚,它就是不生呢,你的就一窩接著一窩的來?
如果我們碰到這種迷你鸚鵡魚遲遲不生產的狀況,又該如何去做為好?
它們為什么一生再生?
很簡單,生習慣了嘛,不生它們比較難受?
不是的,同樣的在我一米五的魚缸里,我也放置了兩個小花盆,里面也有兩對迷你鸚鵡魚,但是它們就沒有生產,原因在哪里?我們下一段再說。
至少我認為這一對迷你鸚鵡魚之所以能夠接二連三的生產,首先與我之前的及時分缸還是有一定原因的,而且分缸之后環境一直是相當的穩定,盡管我也給它們更換了魚缸,甚至于換過兩次房間飼養。
但是每次魚缸里的陳設都是一樣的,無外乎陶粒和小茶壺還有魚缸燈就完了,因為我既無過濾也無氧氣,所以在生產環境上就更為安定,再一個這個小茶壺成了它倆房間的標配,無論在哪個魚缸里,至少它們是絕對認識這個小茶壺的。
或許它們一看到小茶壺,立刻就會想起了前兩次的溫馨時刻,哇,原來這個東西是做這個用的,這就是我們的家啊,只不過趕上了棚改拆遷罷了,所以總是更換位置,估計它們一定是這么想的。
所以說,我認為除了幼魚期大量的營養供應之外,環境穩定,才是促使迷你鸚鵡魚能夠繁殖的最終原因。
迷你鸚鵡魚雖然高產,但是膽子特小
很多魚友向我反應到,自己的迷你鸚鵡魚非常的怕人,一看到主人立刻就躲了起來,再也不會露頭,事實上迷你鸚鵡魚的膽子就是小,但是如果我們定期的投喂一段時間之后,它們絕對是認識主人的,至少現在即使我去清理小茶壺,它們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攻擊我了。
而生活在一米五的大魚缸里的迷你鸚鵡魚,它們連自身的安全都保證不了,時常受到三湖魚或者虎皮魚的騷擾,在這種情況之下,它們怎么可能安靜的生產呢?即使能夠生產,估計小魚苗也保不住,它們不是傻子,自己心里很清楚環境的威脅程度。
一旦感到環境相當的不安全,對于出生之后的小魚苗不利,它們根本不會生產。
所謂的還未達到性成熟或者雄魚不受精,那是另外一回事,但是它們既然已經成對了,也達到了性成熟,可就是不繁殖,那么我們就要開始尋找原因了。
影響迷你鸚鵡魚心里的一些因素
我們比如說大量混養,飼養密度很大,導致它們生活在這個魚缸里本來心情就壓抑,這種情況下,它們絕對不會有想要繁殖后代的欲望,甚至于一年之內也不會有動靜,我們什么時候看到魚店里高密度飼養的迷你鸚鵡魚,它們會主動繁殖呢?
如果混養有其他兇狠的魚,那就更不用說了,或者我們在水溫、水質上出了問題,它們都不繁殖,再就是營養供應的問題了,這都是些老生常談的話題。
另外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,就是魚缸周圍環境的穩定,以及燈光絕對不要過于強烈,這些都是容易刺激到迷你鸚鵡魚不進行繁殖的因素,其實所有的觀賞魚都是一樣的道理,即使是孔雀魚,在這種極不安定的環境下,也是不容易生小魚的。
所以說,環境首先要穩定,燈光一定不要太亮,而且開關要有時,讓它們自己形成一個規律,就像我的這對小魚,上兩窩魚,它們每天晚上把自己的孩子叼回窩里的時間都是比較固定的,大約是在我想要關燈的半個小時之前,因為我是每天十一點左右給它們關燈。
它們在自己如此熟悉作息時間的環境中,又有吃的有喝的,都是自己熟悉的老物件,它們就能夠安心生產了。
注意飼養密度,學會產卵桶刺激和仔細觀察
按照比較正常的飼養密度,在一個50厘米的魚缸里,我們只需要飼養六條迷你鸚鵡成年魚,但是一定要有過濾啊,或者我們從小養起,它們的性成熟時間就是半年,我們一般到魚店里購買的小魚大約時間是最多三個月,我現在魚缸里的這第一窩小魚已經兩個月了,具體我也沒量,應該在1.5厘米左右吧。
那么它們大約的性成熟時間我們就可以計算的出來,再一個還是要勤于觀察它們的打斗現象是否激烈,然后我們感覺時候差不多了,至少在魚缸里放置兩到三個陶罐,以促進它們的發情和便于我們的觀察。
最終,我們一定會發現,有兩個比較強壯的迷你鸚鵡魚,占據了陶罐,并且一起攻擊別的魚,這個時候我們只要輕輕一嚇唬它們,它們就會鉆進陶罐不出來了,然后我們連魚帶陶罐給提出來就可以了。
再一個就是我為什么要在這里面鋪設陶粒,一個就是為了它們發色更好,再一個可以吸附糞便,另外還有一點,就是讓它們到了繁殖缸里,感覺和自己以前生活的環境完全一樣,這樣它們才能夠迅速的進入到繁殖程序。
在這種穩定的環境下,幾乎不會發生大魚吃小魚的現象,如果有可能的話,我們也可以把繁殖缸進行適當的遮擋,但前提是原缸也是這么做的,否則的話,它們照樣會驚缸。
靜待繁殖即可
然后我們就沒有什么可注意的了,每天按時投喂就可以了,繁殖缸的大小還是以50厘米為佳,小魚苗也能夠長的開,也有一定的生活空間,大魚也不會感覺到壓抑。
至于什么時候把大小魚分缸,這個可以隨意,如果我們第一窩不放心,等到小魚出生之后就可以把大魚隔離,等到以后繁殖的多了,我們自然也不想去隔離了,愛吃就吃去吧,省的爆缸,但是我們越是這樣,它們越是看護的更好,一窩接著一窩來,我現在都把它倆的投喂量給減了,它們還是照生不誤。
通過以上這些步驟的操作,一般的迷你鸚鵡魚都能夠順利地繁殖,直到爆缸。其實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慈鯛科觀賞魚,在繁殖操作上基本都是這么個步驟,一通百通。
聲明: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,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,均為采集網絡資源。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,可聯系本站刪除。